如何编制零售商品条码?
系统成员根据需求遵照国家相关标准,在已获得厂商识别代码的基础上编制有效商品条码,须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www.gds.org.cn 通报编码信息。
如:EAN-13 条码,是由厂商识别代码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位共同组成的13 位数字。厂商识别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;商品项目代码由系统成员自行分配,尽量按流水号顺序分配;校验位用于检验整个编码的正误,企业无需自行编制。
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,商品条码已成为连接生产、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重要桥梁。系统成员根据需求遵照国家相关标准,在已获得厂商识别代码的基础上编制有效商品条码,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信息的准确传递,更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市场流通与品牌信誉。在此背景下,我们深入探讨EAN-13条码的构成及其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的通报流程,以期为企业提供清晰、实用的指导。
EAN-13条码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品标识符号,其设计精巧而科学,由13位数字巧妙组合而成,这13位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量,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前三位是国家或区域的前缀码,它如同一张“身份证”的前缀,明确了商品的来源地;紧接着的四到六位是厂商识别代码,这是由各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给每一个生产企业的独特标识,确保了全球范围内生产商的唯一性;随后的两到五位是商品项目代码,这部分由系统成员自行分配,通常按照流水号顺序进行,以便对不同规格、型号或包装的商品进行精确区分;最后一位则是校验位,它是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得出的,用于验证整个条码的正确性,防止因输入错误导致的识别失败。
厂商识别代码作为EAN-13条码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在中国,这一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严格管理和统一分配,确保了其权威性和唯一性。对于企业而言,获取并正确使用厂商识别代码是编制有效商品条码的前提。一旦获批,企业便需在此基础上,结合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位,完成整个EAN-13条码的编制工作。
商品条码编制完成后,系统成员还需将其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(www.gds.org.cn)上进行通报。这一步骤至关重要,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商品条码信息的官方备案,还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提供了权威依据。该平台作为进口商品信息通报的权威渠道,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扫码查询、条码验证及数据共享服务,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校验位虽由系统自动生成,但企业无需自行编制,而是应遵循既定的国际标准和算法进行计算。这一设计既保证了条码的准确性,又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,体现了商品条码系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。
系统成员在编制有效商品条码时,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,确保每一环节都准确无误。同时,及时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通报编码信息,不仅是法规要求,更是提升品牌形象、增强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举措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开放,商品条码将继续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,助力企业实现更加高效、透明的供应链管理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